1。传染源
主要是患有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、鸭、鹅等家禽。其他鸟类、野鸟或猪也可能成为传染源。该患者是否是人禽流感的源头还有待进一步确定。
2。传输路径
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,并通过与受感染的家禽、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被病毒污染的水的密切接触而感染。目前没有人际传播的确切证据。
3。易感人群
人一般都是易感的。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,病情重。与家禽有密切接触的人,死因不明,或家禽感染或疑似感染禽流感,都是高危人群。
禽流感病毒通常只在鸟类中引起感染和传播,一般不会感染人类。但在1997年香港h5n1亚型禽流感爆发期间,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由家禽向人传播,共感染18人,其中6人死亡。此后,又有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报道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5月16日公布的数据,自1997年以来,全球共报告h5n1禽流感病例306例,其中死亡185例,病死率60%。
禽流感可以感染多种动物,包括鸟类、猪、马、海豹、鲸鱼和人类。然而,野生鸟类作为无症状的携带者,将它们传播给更易感染的家禽。它主要通过鸟类之间的呼吸和粪便途径传播,没有证据表明病毒可以在熟肉中存活。病毒首先感染鸟类的消化道,消化道在小肠的上皮细胞中复制,最终通过粪便传播。禽流感在动物身上的症状差别很大,但剧毒型可能过几天就会死亡。
根据2005年10月27日《非欧亚移栖水鸟保护协定》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公报,除了移栖鸟类外,还有牲畜、家禽和笼中鸟的运输,与该行业有关的活动,合法或非法的鸟类贸易和人类运输。
1。家禽症状
病鸡抑郁,饲料消耗减少,消瘦;母鸡的筑巢能力增加,产蛋量下降;轻度至重度呼吸道症状,包括咳嗽、打喷嚏和大量流泪;头面部水肿,神经障碍,腹泻。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。
2。人类症状
人患禽流感后,潜伏期一般不到7天,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,主要包括发热、流鼻涕、鼻塞、咳嗽、喉咙痛、头痛和全身不适。大多数患者治愈好,病程短,恢复快,无后遗症,但少数患者,尤其是年龄较大、治疗过晚的患者,会迅速发展为进行性肺炎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肺出血、胸腔积液等并发症而死亡。
3。检验
大多数感染禽流感的人白细胞水平低于正常,淋巴细胞水平不高甚至下降。如果血小板水平下降,需要考虑是否存在严重感染所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,结合凝血分析结果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综合鉴别。血液生化检查,肌酸激酶、乳酸脱氢酶、天冬氨酸转氨酶、丙氨酸转氨酶升高,C反应蛋白升高,肌红蛋白升高。
影像学检查显示肺炎患者肺部有片状阴影。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,表现为多个磨砂玻璃像和肺部实变像,可能合并少量胸腔积液。当ards发生时,病变广泛分布。
最可靠的测试仍然是病原体检测。抗病毒治疗前,有资质的医疗单位应采集呼吸道样本(如鼻咽分泌物、口腔漱口液、气管抽吸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)进行病毒核酸检测(实时荧光pcr检测)和病毒分离。
除了禽流感病毒感染外,感染禽流感的人类患者在早期往往会出现细菌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,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大剂量、不当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出现真菌感染。因此,临床上应多次进行痰培养和呼吸道吸出物培养,以检查细菌和/或真菌的类型及其敏感或耐药类型,从而合理选择抗生素,指导临床治疗。
禽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潜伏期大多在一周以内,传染源为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。患者主要通过接触家禽或受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。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、咽痛、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,可迅速进展为重症肺炎。
如有高热、咳嗽(通常为干咳)、头痛、肌肉关节痛、身体不适、喉咙痛、流鼻涕等疑似症状,可服用连花清瘟胶囊进行治疗,也可用于日常预防禽流感。和你的父母一样,经常接触家禽会导致感染禽流感的概率很高。所以你要多注意各方面的健康问题,勤洗手,接触家禽要戴口罩,注意室内通风。另外,要积极加强锻炼,增强免疫力。
要预防好禽流感,必须从传染源入手。相关报道指出,极端的家禽养殖环境是促使禽流感病毒变异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改善家禽养殖环境,降低养殖场养殖密度,是从长远来看防止禽流感病毒突变和疾病爆发的根本手段。此外,将不同种类的家禽分开饲养也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:将鸭、鹅和鸡分开饲养可以防止鸡感染鸭鹅病毒而大量死亡。
此外,家禽疫苗接种已被证明是控制禽流感的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。不过,有本港专家表示,mainland China农场为所有禽鸟注射疫苗的方法有一定的风险,即所有禽鸟均已注射疫苗预防疾病,令所有禽鸟都有抵抗力。这样,一旦禽流感再次爆发,所有的鸟类都有抵抗疾病的能力,使得养殖场主未能及早发现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。香港的做法是要求所有农场饲养少量没有接种疫苗的家禽。这样,一旦禽流感再次到来,这群没有接种疫苗的禽类就可以起到预警作用,提醒其他养殖场注意病毒的再次到来。此外,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工作报告,疫苗滥用也是诱发流感病毒变异的重要因素,因此过度接种疫苗不值得推广。
1。监控传染源
卫生部与农业部合作,同时监测人和家禽的h5n1疫情,交流信息,加强检疫,防止禽流感病毒,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中国。要特别注意加强动物疫病流行国家或地区运输工具的防疫和消毒,禁止旅客携带或邮寄相关动物及其产品入境,坚持家禽全进出的饲养方式,加强平时消毒,做好一般疾病免疫工作。为了提高家禽的抵抗力,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,必须按照《动物检疫法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,并进行早期快速诊断。如果发现并诊断出h5、h7等高致病性毒株,应严格隔离、封闭、扑杀、销毁病鸡,鸡场应彻底清洗、清洁、彻底消毒。目前采取的措施是扑杀疫点3公里范围内所有鸡场的鸡。此外,5公里范围内的鸡只应强制免疫,饲养者和所有相关人员应做好保护工作,加强监测。当此类人员出现流感样症状时,应立即隔离并报告疫情,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,防止疾病恶化和扩大。隔离治疗患者时,应收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、漱口水、痰液或气管吸出物和血清,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,以便尽快确诊。
2。切断传输路径
发生人禽流感疫情时,对家禽饲养场、商品家禽摊点、屠宰场、病人单位和家属进行彻底消毒,销毁或掩埋病死家禽和家禽排泄物;医院门诊和病房应隔离消毒,防止病人的粪便和血液污染医院环境和医疗用品;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。接触禽流感的病人应佩戴口罩、手套和隔离衣。接触后要洗手。加强禽流感病毒检验标本和实验室毒株的管理。进行禽流感病毒分离的实验室应达到p3级标准,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,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感染传播。
3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
平时加强体育锻炼,避免过度劳累,注意营养,不吸烟,勤洗手,注意食品卫生,不喝生水。当发现疫情时,应尽量避免接触家禽,彻底煮熟鸡只及其他食物,不吃生或半熟的动物食物,并保持室内空空气新鲜流通。对于密切接触者,尝试口服抗流感病毒
4。疫苗
目前的甲型h1n1、h3n2和乙型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5n1、h7n7和h9n2病毒感染。h9n2疫苗已经在人体一期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试验,初步认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耐受性。最近,世卫组织正在组织实验室对h5n1疫苗进行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测试。
标题:{健康饮食}接触了禽流感鸡的解决办法 禽流感的预防禽流感应该怎样去预防
地址:http://www.bafangchuanqi.cn/jkys/939.html